1.在SZDL软件中,如何将测量文件转换成横断面自然标高文件?
答:横断面自然标高编辑器可以打开三种格式的文件:
① 新格式的横断面自然标高文件bghn。
② 老格式的横断面自然标高文件bgh。
③ 测量文件txt。
测量文件的格式如下:
a. 每一桩桩号(实数)单独放一行并且必须以字母K开头。(大小写均可,K与数字之间有没有空格均可)。
b. 除桩号行外,其余每一行第一项是测量点与中桩的距离(左侧为负),第二项为标高,如果为双高程点,则第二项、第三项从左到右依次为第一标高、第二标高。
c. 中桩标高(距离为零)如果没提供,按内插计算。
d. 数字之间至少用一个空格隔开。
例如:
k0
0 123.12
-15 124.7
15 125.12 123.17
k50
0 122.12
-10 123.81 124.45
处理方法(步骤):a. 测量文件的扩展名须是 txt;
b. 打开横断面自然标高编辑器直接打开测量文件后再存盘就行了。
2.在SZDL横断面设计中,如何把数据直接导入横断面数据编辑器中?
答:横断面自然标高编辑器可以导入两种格式的文件:分别是单行格式和三行格式。
单行格式(一桩处的横断面数据用一行数据表示)。
每行数据格式: 桩号 中高(第二中高) 平距 标高 平距 标高
平距左侧为负,右侧为正。
三行格式(一桩处的横断面数据用三行数据表示)
第一行:桩号 中高(第二中高)
第二行(左侧):平距 标高 平距 标高
第三行(右侧):平距 标高 平距 标高
三行格式中左右侧的平距都是正值。
3.在SZDL横断面设计中,能不能把横断面数据编辑器中的数据导出来呢?
答:可以导出,并且可以按三种格式导出数据保存文件。针对如下60桩号处的数据:
按绝对高程模式导出文件格式如下:
K60 22 -4 22.3 -2 22.2 2 22.2 4 22 6 22
按相对中桩模式导出文件格式如下:
K60 22 -4 0.3 -2 0.2 2 0.2 4 0 6 0
按相对前点模式导出文件格式如下:
2 0.2 2 0.1
2 0.2 2 -0.2 2 0
4.在【横断】—【标准土方断面定义】的时候,如果道路板块宽度或类型发生变化,怎么定义?
答:土方断面定义有一定的规则:
①相邻的两个桩号处的横断面板块类型应相同。
②如果相邻桩号间的板块内容或排列次序、宽度等参数发生变化,就要列出临界桩号。表示的桩若仅是宽度发生渐变,只需输入开始变化桩;若道路板块属性发生变化,则变化桩参数应连续输入两次,分别输入变化前和变化后的板块数据。
5.【横断】—【边坡参数定义】的步骤是什么,怎么编辑?
答:
6.在【横断】—【边坡参数定义】中,为什么只有道路一侧的设置呢?
答:只显示一侧的设计是因为这时软件默认的是左右边坡对称设置。此时的“左右对称”选项打开,类型中只显示左侧的边坡。如左侧挖方坡和右侧挖方坡不相同,可不进行“左右对称”选择,分别定义其左右侧组件即可。
7.横断设计中挡土墙的设计步骤是什么?
答:可以参照下面的流程图:
注意:按照以上流程操作,若同时进行了“挡土墙定义﹡dtq”和“直接绘制立面草图进行立面动态设计”,当两者设计内容有不一致时,最终挡土墙平立面绘制和横断面计算绘图将取立面动态设计中的内容。
8.进行挡土墙设计时,【挡土墙定义】对话框中的【接入点设置】是什么作用?
答:[接入点设置]是针对填方挡墙的定位设置。在[接入点设置]中C值不同,所产生的挡墙接入点的定位方式的效果也不同。
如下图效果依次:图一是C=0;图二是C=b;图三是C/b=0.5。
9. 在【挡土墙定义】中,设置c/b=1,即=b,实现挡墙接入点在道路边线外侧的位置。但【横断面计算绘图】后,横断上的挡墙并非在道路边线最外侧。如何解决?
答:首先要检查目前采用的挡土墙设计流程是怎样的,若是先进行了【挡土墙定义】,又进行了【立面设计】,那么除了在【挡土墙定义】中进行设置c/b=1,还要在【立面设计】中用“修改挡墙”分别选择每一段设计出来的挡墙,修改其中的“挡墙接入点”,让其与【挡土墙定义】中接入点位置修改的一样即可。
10.已经设计好的道路和挡土墙,因为后来重新修改纵断面设计标高文件,会对已经形成的挡墙文件有什么影响?
答:如果是通过【挡土墙定义】进行的挡墙设计,若设计标高又修改了,挡墙的参数会自动更新;如果是通过【立面设计】方式设计的挡土墙,需重新绘制立面草图进行挡土墙的设计。即【挡土墙定义】是根据标高文件匹配的,挡土墙【立面设计】方式是根据绘制出来的自然设计线绘制的。
11.挡土墙立面设计,若左右不对称设计,右侧立面设计后保存文件,总会提示是否覆盖左侧的数据,该怎么操作?
答:出现这样的提示时,应该选择是。软件不会把左侧的数据覆盖掉,且只有这样才会把左右两侧的设计结果保存在文件中。
12在SZDL6.0、7.0、8.0中绘制出的征地线,为什么与SZDL5.0中不同,有的引线距离道路桩号很远?
答:因为在SZDL5.0软件中是在桩号左右侧都绘制出来引线,现在SZDL6.0、7.0、8.0中绘制征地线时改了原SZDL5.0中的原则,即如果两桩没有转角,道路征地线在三点(或多点)之间是直线,则只绘制起始两端的引线。所以就出现有的征地线引线离桩号较远的情况。
13.【横断面计算绘图】后,横断面图下的挖方面积、填方面积值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答:填、挖方面积是设计路基线、自然地面线及边坡线之间包围的面积,可以用【工具】-
【面积计算】计算出一个面积S值。若此时的出图比例是1:1000,联系【横断面出图设置】
中的横竖向比例,计算如下:挖填面积=S/{(1000/横竖向比例)×(1000/横竖向比例)}。
14.假如在k0+100~k0+200段边坡高于6m的路段设置路堑墙,其余为直接1:1放坡,是否只需要设置低挖方控制高差为6m,在挖方坡设置中设置<边沟+挡土墙+1:1放坡>的条件;在低挖方坡设置中设置<边沟+1:1放坡>,且放坡高度为6m?这样设置后,横断面生成仍然是按照直接<边沟+1:1放坡>,是什么原因?
答:流程没有错。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先进行了挡土墙立面设计,生成了挡土墙立面设计文件,在该文件中你需要设置挡墙的区域没有挡墙,这种情况下即使在后面边坡参数定义中定义了挡墙程序也不会采用,程序优先采用立面设计的结果。可以把挡土墙立面设计文件删除,重新横断面计算绘图就可以了。
15.边坡参数定义中,选择“左侧挖方坡”的组件时,添加了一个“自由方坡”,为什么属性中会出现填方坡度和挖方坡度,应该在左侧挖方坡中只有挖方坡度啊,是什么原因。
答:自由放坡组件既可用于挖方坡又可用于填方坡,如设置在挖方坡,那挖方坡坡度起效,填方坡坡度不考虑也可,相反的;布置在填方坡,只设置填方坡坡度就好。
16.道路8.0软件的横断面出图为什么路面设计高和地面高在一个方向,导致两个
重合,怎么修改
答:这是8.0发布版中填方段的标志方向错误,请安装最新补丁包,新补丁中已解决此问题
地址:http://www.hongye.com.cn/down/show.php?id=183
17.在道路8.0中从横断地面高程数据中提取纵断地面高程数据是显示转化成功,但是提取出的纵断地面高程文件里面是空的,如何解决??
答:这个是8.0软件的问题,有一个变通的方法可以解决,可以使用横断面数据编辑器【工具】中的【提定居标高】功能,输入提取位置与中桩距离为0就可以了。也可以安装补丁解决这个问题。
地址: http://www.hongye.com.cn/down/show.php?id=183
18.在立面设计中设置了挡土墙,为什么在横断上只显示部分桩号的挡土墙?
答:这有两个可能:1.立面设计完成后没有把设计结果保存。2.没有显示出来的挡墙高度超出了挡土墙尺寸库中相应类型挡墙的范围。
19.为什么我横断面数据是按20m一个桩提取的,生成横断面的时候确按50m一个横断面出图,请问是什么问题?
答:横断面计算绘图默认是按照纵断自然标高桩号(纵断自然标高文件中的桩号)来生成的,地形图提取自然标高间隔是按照桩号标注设置中的标注间隔来提取数据的,如果设的是20m,那么横断面数据就按照每20m来提取。此时,横断面自然标高提取时的间隔就和横断面计算绘图时的间隔不一致。是很有可能不同的,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歧义。
20.现在很多项目是要在道路平面图上标识雨水口的,并且需要标注此处雨水口处的高程,因为雨水口一般都在路边线附近所以就需要有平面查询设计高程的功能了,在软件中不知怎样实现?
答:现在8.0已经有这样的功能了,在【横断】-【综合标高计算】中,可以查询板块内任意一点的标高。
21.横断面出图后标高标注的三角符号超大,比断面图还大,字体正常,怎么解决?
答:使用“units”命令将界面中的插入比例改成“无单位”,确定后重新绘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