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上一章附例,自然地形已处理过,下面以之为例进行土方的计算。
1. 土方范围和划分
(1) 单击[场平土方--土方边界],按照命令行提示依次在图面上取点定土方范围
(注:点击右键程序会自动将所选范围闭合)。如图 5.311:
(2) 单击[场平土方-绘制网格计算-绘制网格],命令行提示:
回车退出 / 回退 U / 选图素构造边界线X /<点取闭合域内任一点>:
(确定要进行网格绘制的区域)
变虚的线是边界线吗(y/n)?<y>:
该区域编号<1>:
土方网格基点<0,0>:
网格间距(米)<20>: (确定网格的大小,网格越小精确度越高,但速度越慢)
回车退出 / 回退 U / 选图素构造边界线X /<点取闭合域内任一点>:
需注意:如图面上图形较多、复杂时,选边界时,最好用“X”选项。划分完后如图 5.312:
(3) 接下来一定要进行“网格处理”。
单击[场平土方-绘制网格计算-网格处理]。
处理完成后会看到每个网格中间会多出一个白点,每个网格的信息就存在这个点上。
然后定义每个角点的标高。单击[场平土方--绘制网格计算-角点标高],弹出“标高定义”窗口,如图 5.34,“定义对象”选“自然标高”,“标高定义方式”选“由离散点计算”,再单击“选点”按钮,直接框选所有点,计算完后,应该看到各角点变为黄色。(如同时定义设计标高,这些点会显示成红色)。
2. 土方计算
假设我们不进行设计标高的定义,而先做“土方优化”,然后根据优化结果定义各点设计标高。(如已有设计标高,请直接用上面的“标高定义”定义各点设计标高,然后跳过“土方优化”,而直接进行“土方计算”)。
(1)单击[场平土方--绘制网格计算-土方优化],弹出“土方优化”窗口,如图 5.35。直接点“优化计算”,程序会按照“该区域内挖填差最小,且挖填方基本平衡”的原则给出一个最佳结果。
如果对右边的“优化参数”中某几项有要求,请先选中前面的对勾,再输入要求的参数值。如图 5.313所示:
重新点“优化计算”,则程序按“挖填方基本平衡”重新计算,如对此结果满意,请点“改设计标高”按钮,程序会根据优化结果算出每个角点的标高。此时再看图面上,各角点颜色又变为红色。并且图中会出现几条黄色线,即为挖填平衡线。
(2)土方计算。如对以上结果不太满意,需进行调整,特别是整体抬高或降低,可再进行一下土方计算。单击[场平土方--绘制网格计算-土方计算],出现“土方计算”窗口,如图 5.36。假设整个平面要降低0.1m,则在“标高增量”框中输入“-0.1”,点“调整设计标高”按钮(这时,每个角点的设计标高都减小0.1m),再点“计算”按钮,会得出一个新的结果。
(3)标注。单击[场平土方--绘制网格计算-标高标注],框选要标注的角点,即将各个角点的自然标高和设计标高标注出来。角点右上为设计标高,右下为自然标高,左边为差值;单击[场平土方--绘制网格计算-土方标注],可标出各网格的土方量,正值为填方,负值为挖方。单击[场平土方--绘制网格计算-土方统计],在土方网格下方任点一点,可出土方统计表,如图 5.314:
3. 三维效果
单击[场平土方-土方断面],可出任一位置、方向的土方断面图。
如需观察一下三维效果,请单击[场平土方--网格曲面]、[场平土方--视点转换]、[场平土方--曲面着色]等命令,最后的三维效果如图 5.315: